师从施一公,90后万蕊雪已发表13篇CNS!迎接“结构生物学的终极挑战”
刚30岁出头,万蕊雪就为攻克“结构生物学的终极挑战”——剪接体三维结构解析及工作机理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?这里有答案!
弃千万年薪回国搞科研、曾被Nature主编点赞!这位90后女科学家就是......
她被称为最美学霸,最年轻的科学家,最年轻副院长。
网红药——布洛芬,当下一药难求。 想当年它一度被嫌弃,主要是服用后依赖性和副作用强。
缅怀!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去世——“假如有第二次生命,我还是愿意当老师!”
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、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”获得者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潘懋元,于2022年12月6日辞世,享年103岁。
1983年,印度裔美国天体物理学家 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 因在星体结构和进化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。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钱德拉塞卡的工作。但几乎没有人知道,在他卓著的科研成就背后,有一名女性从事了大量天体物理学的计算工作,默默服务了30年。
如果在上世纪50年代要在线选课,那么这位复旦教授的课程,要靠“秒抢”。
1996年之前,中国药科大学第一实验大楼212房间的灯,不管春夏秋冬,总是亮到更深夜静时。这是著名生药学家、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国钧的工作室。
11月11日,五位年度“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”揭晓,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教授、原上海大学校长杨德广教授、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老师、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姜大源研究员、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理事长曹勇安教授获“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”荣誉称号
2018年11月26日,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,由于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(CCR5)经过修改,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。这一消息迅速激起轩然大波,震动了世界。
1952年出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,自幼受父母熏陶,耳濡目染,自己组装矿石收音机,梦想着长大成为一名工程师。
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官网“师资队伍”栏目更新信息显示,知名明史学者张献忠已于今年9月加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,担任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