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春礼: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制度保障
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,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本质要求
读研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,对于我们学机械的来说,那就不是“并快乐”,我觉得可以说是痛苦不知道多少次方倍的事。今年是我读研的第二年,在这一年中,我实在有太多的经验想和大家分享,明年研三,大小论文轮番至,校招科研共压来,趁着还有机会,我就和大家讲讲我对于研究生学习的思考,你可千万要记住,读研别把路给读窄了。
这篇文章是来自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博士学长的分享,从读博的原因、国内or国外读博的选择以及出国留学申请三个方面的自身经验来告诉大家。读完这篇文章,相信你将会对读博这件事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。
读大学之前,我对科研生活非常向往,幻想着像外国电视剧里面的科研人员那样制造出各种各样神奇、多功能的新产品。当然,理想很丰满、现实很骨感。实际上走的路比想象中的困难、漫长得多。
如果有人问你科研生涯的第一门必修课是什么?你也许会回答《文献检索》,或者是《实验室安全》,亦或是《学术道德》。但是,这些通通都不是,这门课应该是“选导师”。
读研生活痛苦焦虑,你是不是正面临这些困境?
在研究生的培养阶段中,除了课程学习,科研项目实践,撰写论文,社会实践等形式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、交流与锻炼的形式,就是参加学术会议。
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回忆一下我的研究生生活,当自己毕业之后某天有时间再次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有所触动。我认为我的研究生生活是我最充实、最无悔的三年。
我承认,我是在迷茫中选择了考研,读研让我十分焦虑,想退学,不要再称自己“双非渣硕”了,我们是货真价实的!
这辈子读书应该是读够了的,前前后后,6岁发蒙,27岁博士毕业,从幼儿变成了青年,从青年踏入了中年的门槛。
科研人,独立而不孤独,傲骨而不傲气,与君共勉。